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17:42:16   浏览:862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通知

文化部


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通知

文社文发〔2011〕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在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进展顺利,古籍普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评审、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古籍保护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为使古籍保护工作在“十二五”期间更加深入、扎实地开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通知如下:
  一、推进古籍普查,建立适时申报、分批评审《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工作机制
  (一)推进古籍普查工作。古籍普查工作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主要内容,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古籍普查工作,加强对古籍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资金投入和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古籍普查工作的开展。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应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为相关单位提供人员培训、普查登记咨询等支持,做好普查数据的审核,加快研制少数民族语言古籍普查软件平台、珍贵古籍保护修复监测系统,完善“全国古籍普查平台”系统。各地要进一步加快古籍普查进度,及时申报普查数据。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各省级古籍保护中心要以普查数据为基础,分工协作,开展“中华古籍数字资源库”建设。
  (二)建立适时申报、分批评审《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及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工作机制。今后,《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及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评审将成为常态工作,全年开展,文化部不再就评审工作印发通知,各地可由省级古籍保护中心随时申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将根据申报情况适时组织专家评审。各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和省级古籍保护中心要精心安排,认真做好申报的组织工作。
  (三)加快《中华古籍总目》分省卷编纂。成立《中华古籍总目》编纂委员会,负责指导、协调各分卷的编辑工作。已经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签署任务书的省(区、市)和收藏单位,要制定具体工作计划,积极推进《中华古籍总目》分省卷的编纂。尚未签署任务书的省份,要创造条件,尽早启动该项工作。文化部将根据各分卷的工作进展情况,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各省在编纂《中华古籍总目》分省卷时,可以根据古籍普查进度,分卷编辑出版,尽早形成阶段性成果。
  二、加强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保护工作,开展特色古籍的专项保护
  (四)加强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保护工作。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古籍收藏分散、保护条件相对薄弱,人才资金缺乏的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专项保护方案,从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要继续按照《关于支持西藏古籍保护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加快西藏古籍普查等各项工作的进度。新疆古籍保护专项工作将全面启动,要重点做好新疆公藏单位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的保护,开展部分重要文献的整理出版工作,积极征集散落民间的文献典籍。积极开展满文文献的普查、保护工作。对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的保护,要结合实际,适时设立保护工作专项,及时开展有关工作,促进我国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的全面保护。
  (五)开展特色古籍的保护。要设立专题保护项目,积极开展中华医药典籍、清代昇平署戏曲文献等特色古籍及民国文献的保护工作,编纂《中华医藏》、《民国文献总目》。
  三、多途径开展古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
  (六)进一步发挥古籍保护专家的作用。建立国家古籍保护专家制度,充分发挥古籍编目、版本鉴定、修复等领域的高端人才在古籍保护工作中的学术带头和技艺传承作用,使古籍保护工作后继有人,实现可持续发展。
  (七)建立古籍保护工作专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组织开展文献修复师资格认证工作,实行持证上岗,提高古籍修复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八)加强工作队伍的业务培训。加强与教育、科研部门的合作,在有条件的高校及科研机构挂牌成立“中华古籍保护教学培训基地”,在有条件的古籍收藏单位挂牌成立“中华古籍保护实践基地”,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要研究制定计划,继续办好各类古籍专业人员在职培训,进一步提高培训工作质量。各地要针对本地区实际工作需求,积极开展古籍保护工作队伍的培训,要特别注重提高专业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

  四、加强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的管理,做好珍贵古籍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九)加强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管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要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对古籍的保护,确保古籍安全。文化部将研究制定《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管理办法》,对已公布的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将不定期地开展督导检查,对管理不善、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将提出批评,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的,将给予摘牌处理。
  (十)充分发挥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的作用。文化部将研究制定《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管理办法》,促进古籍修复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古籍的修复工作,原则上只能由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组织开展。鼓励各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根据地域特色和修复传统,逐步形成特色专长,充分发挥其行业引领和示范作用。
  五、加大法规建设与科研力度,促进古籍保护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十一)推进古籍保护工作的有关标准规范的建设。文化部将研究制定《古籍保护条例》。加强对古籍保护各项标准、规范的研制,促进古籍保护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要组织开展对古籍版本鉴定、编目、保护修复技术的研究,为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十二)加强古籍保护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充分发挥国家级古籍保护实验室的作用,确定重点课题,开展实验研究,为古籍修复、古籍鉴定提供科学依据。积极开展民国文献脱酸加固技术成果的推广利用,为民国文献的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六、加快海外古籍调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十三)加强海外古籍普查。要继续积极开展国际合作,调查中华古籍在世界各地的存藏状况,促进海外中华古籍以数字化形式回归。加强对现存我国的外文古籍的普查和保护,可聘请国外专家参与外文古籍的鉴定、保护和研究。
  (十四)加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世界记忆”申报等工作的结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要加强与“世界记忆”管理机构的联系,积极开展申报工作。
  (十五)扩大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出国考察、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派出及引进访问学者、交换图书馆员等多种形式,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开展古籍保护工作的先进经验,着力提高古籍修复和保护技术的水平。同时,可派出专业人员参与海外中华古籍的鉴定、修复,传授中国古籍保护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宣传古籍保护工作取得的各项成就。

  七、推进古籍的开发利用,提高全社会的古籍保护意识
  (十六)加强古籍出版、缩微复制等再生性保护。继续推进《中华再造善本续编》、《中华医藏》等工作的开展,在做好原生性保护的同时,加大古籍再生性保护的力度。加强民国文献保护的研究、抢救和整理出版。
  (十七)加快古籍的数字化建设。在普查的基础上,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要协调各省级古籍保护中心及有关收藏单位,加快古籍数字化步伐,开展古籍基本丛书(电子版)的编纂工作,努力建成“中华古籍数字资源库”,通过互联网或局域网为公众提供服务,使古籍保护工作的成果为全社会共享。
  (十八)开展古籍保护的宣传工作。积极开展媒体宣传,举办有影响的展览、讲座等活动,宣传中华古籍的宝贵价值,普及古籍保护知识,促进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古籍保护工作。
  特此通知。

                                    二○一一年三月八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潍坊市乡镇企业管理费收缴管理暂行规定

山东省潍坊市人民政府


潍坊市乡镇企业管理费收缴管理暂行规定

(一九九六年九月十九日 潍政发[1996]82号发布)

第一条 为搞好乡镇企业管理费的收缴,强化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的管理、服务功能,加快我市的乡镇企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山东省乡镇企业管理费管理办法》及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

第二条 凡在本辖区内的乡镇企业、村办企业,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乡镇企业,除农业企业、私营企业、个人合伙、个体工商户外,均应按照本规,依法缴纳乡镇企业管理费。

第三条 乡镇企业管理费按照销售收入(包括经营收入和劳务收入)总额5‰的比例提取,在销售收入中列支。

第四条乡镇企业主管部门收取的管理费,按比例留成,其中乡(镇)留40%、县(市、区)留30%、市留20%、上交省10%。

第五条 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事业等单位共同投资和营及实行中外合资的乡镇企业,应按本规定交纳乡镇企业管理费,其管理费的计算公式为:应交乡镇企业管理费数额=和营企业销售收入×乡镇企业所占和营企业投资比例×5‰。

第六条 乡镇企业管理费,由乡镇政府的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负责征收。乡镇企业管理费按月征收,并按规定逐级足额解缴。乡镇企业应于每月10日前将上月管理费足额上交乡镇政府的乡镇企业管理部门;乡(镇)于每月后20日前将应交县、市、省级管理费交县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县于每月后30日前将应交市、省管理费足额上交市乡镇企业主管部门。

第七条 乡镇企业主管部门收取管理费,应持有当地物价部门的《收费许可证》,并统一使用省财政部门印制的专用票据。

第八条 乡镇企业管理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外资金管理,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主要用于:

(一) 建立乡镇企业发展资金;

(二) 补助乡镇企业主管部门业务经费不足;

(三) 为乡镇企业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及其他费用等。

第九条 对确属亏损的乡镇企业,经县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共同认定批准,予以减免乡镇企业管理费,并报市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 乡镇企业出交纳国家法定的税外,乡(镇)政府和有关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乡镇企业强行摊派费用,占用财物。对交纳的乡镇企业管理费,乡镇政府和有关单位不得予以截留、坐支、挪用、挤占。

第十一条 各县市区政府及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要本着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原则,切实加强征管措施,确保乡镇企业管理费的足额征收;各乡镇企业应严格按照本规定依法缴纳管理费。

第十二条 各级财政、审计、检查及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乡镇企业管理费收缴和使用的监督检查,确保乡镇企业管理费的使用效益。对违反本规定,截留、坐支、挪用、挤占乡镇企业管理费或向乡镇企业强行摊派费用、占用财物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 本规定由潍坊市乡镇企业管理局解释。

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凡与本规定由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含义问题的答复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含义问题的答复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辽宁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你局《关于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含义的请示》(辽工商〔1998〕10号)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凡国家不核拨经费,实行自收自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均属于企业化经营的事业单位。
企业化经营的事业单位,应执行企业的财务制度和税收制度。



1998年7月29日